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探究 > 正文
【校课题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日期:2013-01-03 来源:余立和 关注:3170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它摆脱了原有劳动技术课的“单纯劳动”“劳动技能”的模式,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但由于该课程教学涉及的内容广,技术背景所需要的资源量大,而且这些资源不仅存在于学校,同时存在于家庭和社会,不仅存在于现实的物质世界,还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怎样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已经成为课程实施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普通高中学校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情况看,本课程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文本资源方面,除课程标准和教材外,再无其他教学资料;物质资源方面,按照新颁行的通用技术课程仪器配备标准还远远没有配备到位,现有的仪器设备大多数是从劳动技术课程转过来的,一是数量严重不足,二是大多数不适用;人力资源方面,专业教师奇缺,专任教师不足,现有通用技术教师多半是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和理化生等学科转行过来的,急需充实配备和培训提高。


       因此,无论是从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出发,还是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现实出发,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都显得十分的重要和迫切。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通用技术作为普通高中一个学习领域的一门课程,并制定了课程标准。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的理念,其实质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服务。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资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研究也成为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主要探讨了课程资源的内涵、外延和特点等问题,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从20世纪90年代起,理论界关于课程资源的文章颇丰,但是著作罕见;实践研究也不足,研究进展缓慢,方法单一,主要是思辨法,质性研究等方法几乎没有。特别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新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用技术教师除了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外,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如:教材编排体例与教学实施适应性之间的矛盾,课程现代化和课程资源之间的矛盾,课程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师专业能力之间的矛盾,“副”科与主科之间的矛盾,等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提高学校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完善有关设施,提高师资水平,建成有本土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使通用技术课程有序开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领悟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掌握设计的思想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填补农村普通高中在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资源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大面积实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提供样本,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二) 课题的界定


       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该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学生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积沉,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对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教学资源:广义的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因划分的标准不同而有各种各样的表述。


       通用技术教学资源:指形成通用技术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本课题具体指通用技术课程的文本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本课题研究主要在农村示范性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进行。


     (三)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把行与知、手与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异想天开”的能力。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显然,他所说的行与知、手和脑的统一,就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又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实践,把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结合起来。他所说的“异想天开”和“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具有言语智能、数字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七大智能。大多数人在这七种智能的发展上都会有些差异,有些智能比较发达,有些比较普通。通用技术课程可以使某些对学术性课程并不敏感但在技术方面、技能方面具有特长和天赋的同学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借鉴生活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通用技术教学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享有幸福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富有个性而又全面地发展,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要。因而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要紧紧抓住这个核心来来开展。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积极探索开发和利用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丰富和完善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努力改善通用技术教学条件,提高通用技术教学师资水平,推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科学分析当前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现状及问题,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实施通用技术课程提供决策参考。


       2.研究内容:


     (1)当前农村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现状调查分析;


     (2)农村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3)农村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4)农村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现状及趋势,研究借鉴相关的实践经验,学习研究相关教育理论,从中吸取优秀的研究成果,吸取综合一些鲜活的理论与信息,增强理论研究上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对本课题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的发展。


       2.调查研究法。采用调查研究法对教育管理人员、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进行调研,听取他们的意见,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个案研究法。对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功个案进行分析,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4.行动研究法。注重对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5.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典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分清正确与错误、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使经验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本课题研究历时近四年,具体研究步骤、做法如下:


       1.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6月—2009年6月)。这一阶段,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调查现状,确定选题方向。我校从2007年秋季开始在高一年级24个班开设通用技术课。为了开好这门课,全体通用技术教师参加了常德市教科院组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科培训班,回到学校又组织全体通用技术老师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对通用技术教材进行分析,共同研究上好通用技术课的途径和方法。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通用技术不是单纯项目性课程、体验性课程,也不是“运动式”“突击式”的课程,不可能采用几天的时间如做一个陶艺作品体验一下任务就算开设了这门课程,通用技术是素养性课程,它需要逐步地培养和不断地积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活动,课程实施的最大问题是教学资源的缺乏。而目前除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资源,更没有现成的案例,学生不好学,教师不好教。课既然已经按照上级要求开了,我们又不能等待专家把资源送上门来。所以,要开好通用技术这门课,不得不自己解决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


      其次,组织专家论证,选准研究课题。发现问题之后,如何解决问题,当时我们是模糊不清的,而要解决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问题加以明确。因此,我们联系学校实际,再次学习《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明确了以下问题。第一:教学资源的概念。广义的教学资源包括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形成通用技术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即文本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文本资源包括课程目标、教材、教师教学参考资料、学生学习资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其他用书、音像资料及网络媒体资源等。《技术课程标准》是通用技术教学最基本的文本资源,是技术课程标准,它是国家颁布的课程文件,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内容、特点和教育价值等。物质资源包括技术专用教室,技术教学必备的仪器、设施、工具、教具、学具及防护用具等,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周边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基地、设施与器材等,地区拥有的图书管、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还有驾校、科普基地、职业技术学校等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技术课程教师,有技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技师、教育科研人员、社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工程师、汽车驾驶员、电器专家、机器人设计专家等),有技术的社区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等。第二: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要逐步深入。通用技术不像其他学科,有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的指导理论极少,就像是一张白纸,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逐步引向深入。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内容非常丰富,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开发它,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当务之急是要开发教师教学配套的指导用书、学生学习配套的参考用书以及与课程实施配套的网络资源、音像资料等。
 

 

       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从本质上说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开展各项工作。要较好地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有一个班子和一个蓝图。一个班子就是成立了课题小组,一个蓝图就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我们的课题小组构成如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燕立国;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邵华文、黄立国、黄春旭;课题研究小组组长:李特祥;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曾桂林、刘军、王平华、刘俊杰、燕为亿、李特祥。从课题小组的构成可以看出,我们有一个由燕立国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强有力的组合。桃源一中坚持把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纳入学校课程改革计划,燕校长经常在学校校务会上作强调,他指出:通用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对每个学校来说,存在着很大的雕塑空间,是一个学校课程重构、内容重构、文化重塑、特点重创的良好时机,学校一定要支持课题组把课题研究工作搞好,同时还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对课题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子成立之后,我们课题研究小组马上开展工作。在发现问题和明确要求的基础上,由课题研究小组组长李特祥起草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申报书,并在课题领导小组会议上通过。2008年8月我们向桃源县教科室提出立项申请,2008年10月批准为县级立项课题,2009年4月又由常德市教科院批准为市级立项课题。
 

       最后,反复研讨,确定研究方案。课题组核心成员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四次认真的讨论、修改,重点对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反复的自我论证。经过对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的可行性论证,课题组找准了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个研究的切入口,较好的把握了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


       2.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11年6月)。课题于2009年10月13日开题,正式启动课题研究工作。参加开题论证会的有常德市教科院黄利华院长、刘忠义主任、肖焕之老师,有桃源县教育局许太平副局长、教研室黄恭福主任、姜胜云副主任、刘一民老师,有桃源县一中燕立国校长、黄立国副校长、黄春旭主席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共30人。开题论证会使课题组全体成员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明确了本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课题组根据领导、专家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了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讨论了具体的研究作法和工作措施,细化了课题人员的研究分工。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主动向学校领导汇报,大力开发领导层,争取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其次广泛开展有关课题研究知识和通用技术专业知识培训,营造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会,先后分别围绕四种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选择和编写、如何获得网络媒体资源、教具的开发等问题组织了8次研讨会,特别是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为什么要在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通用技术课开设的理念、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体系、如何理解技术素养等疑难问题进行了反复研讨,逐步统一思想,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把开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教具等作为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每一个问题的研究,都先由课题组集体研讨,分工到人,提出创新观点,撰写出相应的研究论文,形成具有操作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把研究成果及时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这个阶段既是开发阶段也是利用阶段,我们边开发边利用,开发与利用相互促进,然后对这些教学资源运用情况进行调查、测试、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又进一步地优化教学资源,总的目的就是要把最好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和老师。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2年5月),课题组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就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理论观点、途径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分别进行了认真研讨,在全面收集整理、归纳分析有关课题研究材料、总结课题管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本课题着重围绕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开展研究。通过四年的时间,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有效探索了农村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课题研究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方法科学,思路明晰,措施有力,无论是理念方面的探究,还是实践操作上的探索,都有收获。通过研究,不仅形成了重要的文本资源,在教具开发方面成效更加显著,对建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在我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形成了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1)开发和利用的内容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能全面反映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2)开发和利用的内容能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符合学生技术学习的认知规律,能保持适度的技术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发和利用的内容能增加学习内容载体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围绕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技术学习的动机。


    (4)开发和利用的内容能反映当代先进技术文化,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向往。


     (5)开发和利用的内容在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符合安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特点。


    (6)开发通用技术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废物,学生自己利用废旧物品和便宜材料设计制作技术作品,既能体现设计的一般过程,又能培养学生设计制作、评价、应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还能变废为宝,丰富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用具,可谓一举多得。


       2.对通用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作了系统探索。这次新课程改革,把通用技术课程正式列入高中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使其成为国家法定的必修课程,从而结束了传统教育轻视技术教育的不良倾向。但目前国内高校尚未开设通用技术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大部分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是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转型而来,很多教师仅仅把通用技术理解为劳动技术的翻版而已,自己的一桶水都没蓄满,怎样给学生一杯水。课题研究认为,要想胜任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能力:一是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是动手实践能力;三是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四是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五是教学研究与反思的能力;六是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3.掌握了创编通用技术练习题的方法。通用技术学生辅导资料极少,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学习技术文化与技术思想,学习创造与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活动,给学生创编练习题,十分必要。但技术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多而杂,如何创编练习题,课题组研究认为:第一,要有具体明确的内容目标,在每一章节的习题编写前要列出需要理解的概念,领悟的技术思想,探讨的问题等,从这些具体的地方入手编写练习,才能既紧扣课标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第二,发动学生参与到习题的编写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人人参与,充分信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从教师或同学处获得帮助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构建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为习题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素材。第三,跨学科进行知识的整合,在习题编写时采用综合题的形式,以研究主题的形式借助一定情景对各相关学习领域或学科知识进行适度整合。第四,注重习题编写中的基础性,习题在设计时注重考查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术素养、基本技能、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


      4.探求了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各种途径:


    (1)充分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教材资源。依据《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通用技术教材,是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要文本资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教师只有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才能做到用“教材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学生才能把教材信息建构为自己的认知体系。比如,现在我们用的是江苏版的整套通用技术教科书,在教学中,我们主动积极参考其他版本的内容,每套教材各有特色,各有侧重。江苏版的教材内容新颖、独特,案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彩图丰富形象,较好地体现了本次课改的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知识容量大,内容有点散;地质版的教材比较接近原来的“劳动技术”,插图多为黑白色、单线条设计,条理清晰,但教材内容不够灵活,案例不够新颖;广东版的教材侧重于学术性的知识,专业技术名词稍显艰深,给人的感觉是学术性很强;河南版的教材在基础知识呈现方面较有特色,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插图的选用独具匠心,但为学生预留的学习空间较小。如在讲“系统的基本特性”时,广东版和江苏版有四个特性相同,不同的是广东版有“层次性”而江苏版说的是“动态性”,我们认为层次性在讲系统的概念时就已有所交待,而且容易理解,而动态性更能反映系统的特性。又如,在讲三视图时,河南版的设计最有特点,广东版讲得比较深奥,案例也难找到相应的实物,地质版的教材给出的知识内容和体系就比较适合于教学。认真研究四种版本教材,吸取各种教材的优点,无疑能丰富教学资源。


     (2)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参考资料。在实施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配套的文本资源,以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标准》并把握教材,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反映出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方法与特点。这些文本资源可以是各种教材及教学参考书、通用技术教育期刊(如《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各种技术类教师自学用书、学生辅导资料(如《学习与评价》学习与指导手册)等。目前,这些文本资源相当匮乏,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课题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大力开展活泼有效的学科教研活动:(1)开展集体备课式教研、专题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等,把集体智慧融入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并将典型课例制做成电子课件,编辑成《通用技术课件集》;(2)收集制作视频、补充教学图片,精选精编教学案例;(3)创编学生通用技术模块辅导资料;(4)创编通用技术练习题等来补充文本资源的不足。技术实践源于生活,但有时可能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够在生产、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里呈现,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技术实践、技术设计的案例,引导学生去体会设计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技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的能力,如整体性、反馈、系统、控制的理念、思想和方法等。课件、视频、图片、案例、练习题等这些文本资源,既可以为教师搭建起理解、开发及创造性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平台,也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开发。
 

     (3)切实开发和利用网络媒体资源。互联网的资源非常的丰富和便捷,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音像资料,大部分都较容易获得。将它们引入课堂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现古今于一体,抚四海于须臾”,特别是网络资源提供的最新资料和信息,也使通用技术教材在系列化、立体化方面的建设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教师可充分利用其为教学服务。如《技术与设计2》中,通过展示鸟巢和悉尼歌剧院,使学生对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利用网络资源,精心挑选一些集中体现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技术设计实例,如经常观看中央教育与科技频道《我爱发明—小小智多星》等栏目,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技术成果发展历程回放,引导学生使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这把“钥匙”,去打开技术问题的“大门”,从而去体验、领悟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真谛。利用网络资源,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同行的各种教学资料,随时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开发和利用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设备、器材、基地等资源,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利用网络资源,我们还开设了桃源一中“通用技术课程网站”,从模块教学的同步资源到专业评价的方案和试题,从展示教研活动过程的评比活动到及时讨论疑问的“答疑解惑”,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共建共享资源平台,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4)积极创建技术专用教室。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它不仅有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有技术与设计的实践。对通用技术课程而言,建立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技术试验室,配备数量合理、配置恰当的仪器设备和相应的易耗材料,是课程实施的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物质基础,通用技术课程将无法完成它的课程目标要求,课程教学就会成为“纸上谈兵”。技术专用教室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一般技术专用教室包括两类,一是技术实验室,是学生在校内学习技术工具使用,进行设计作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进行各种技术试验、技术操作、技术装配等的场所,需要配备若干工作台,基本的金工和木工工具,简单加工材料,简单加工设备如教学用微型车床等。二是技术设计室,是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即方案构思设计、草图绘制、电子线路图绘制等的场所,需要配备一定制图工具,包括能进行简单绘图或者辅助设计的电脑等。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仪器设备除了电脑、投影仪等一些可以与其他课程公用的仪器设备外,根据通用技术课程自身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还需要具有自己特点的一整套教学仪器设备和其他教学资源,正像科学、体育和艺术等课程拥有自己的一整套仪器设备一样。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的课程中,要求学生“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以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的操作”,如果没有基本的工具和设备,即使有高明的教师和聪明的学生,也无法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我们根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必修模块的要求,从学校经济条件和仪器设备供给的实际出发,研究提供了两个必修模块所需要的工具、设备和材料,这些工具、设备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很普通的,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可以办到的。


     (5)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物质资源。学校内的校园、教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劳技教室等,都可以作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场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为实施通用技术教学服务。如利用学校计算机室让学生在电脑上绘制三视图、进行简单结构的设计等。在讲到结构类型时让学生参观学校天文台,因为它就是一个壳体结构。充分利用校外可使用的土地或劳动实践基地,开辟通用技术课程实践园地,如种植园、饲养基地、农艺园地或新技术试验基地等。我们常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新河桥农艺园,了解花卉的种植技术;我们常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沅水大桥,通过观察、采访、摄影等活动,让学生们写出建筑设计特点的小论文,并展示其成果,学生之间相互欣赏、评价,老师点评提出优化设计建议,更好地完善设计方案。


     (6)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具。对于大部分农村中学,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在规划和配置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设备工具与教学材料时,应遵循“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避免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倡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利用本地资源和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或废弃物等,制作可替代的简易仪器、教学设备、教具、学具等,但要注意所用材料要对环境无污染,对学生身体无毒无害并安全可靠。课题组在教具开发与利用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一是充分利用理化生劳等实验仪器设备。通用技术是新课程增设的课程,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转型而来的,有的过去从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劳技等学科教学,对理化生实验器材较熟悉。如化学实验室的金刚石分子模型,在讲授模型和结构强度时可使用;生物实验室的人体结构模型,在讲授模型和系统时可使用;物理实验室的地球仪,在讲授模型和结构稳定性时可使用;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模型,在讲授三视图画法时可使用;物体稳定演示仪,在讲授结构稳定的基本条件时可使用。像这样直接利用其他学科的仪器设备的例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还很多,在目前通用技术教学设备尚未配备到位的情况下,资源共享是一条重要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但要做到这一点,作为通用技术教师一定要熟悉数、理、化、生和劳动技术等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摸清理化生实验室有哪些仪器,这些仪器中又有哪些可用于通用技术教学,要仔细分析通用技术学科与这些学科知识上的结合点,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运用。


       二是有效利用生活用品用具。生活中的用品用具,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是通用技术课程最大的教学资源供应站,能给通用技术教学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具,只要我们在使用生活用品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生活用品都是我们最好的教具,完全可以运用到通用技术教学中去,为教学服务。
 

三是留意购置技术产品。市场是一个鲜活的大课堂,琳琅满目的商品无不蕴含着技术学科的知识,每一件商品都是技术知识的载体,使用这些有创意的商品作为教具会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留意购买一些廉价、试验效果好的生活用品、儿童玩具等用作通用技术试验器材。逛超市或装饰品店,你会发现很多富有创意的商品,如不倒翁等。去废旧收购站,可买到很便宜而有用的东西。我们曾买了十多盏各式各样报废了的台灯,用于学生构思、制作台灯时用,每组发一盏,让学生观察、拆卸,了解它的结构、功能,找出优点和不足,然后组与组之间再进行交换使用,既经济,又实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网购获取技术产品。


四是自制教具。要想有符合我们的教材和学生的教具,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办法。例如:


       ①自制电弧光灯。《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一节案例分析,从火到灯,引入了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的电弧光灯。对于电弧光灯,学生比较陌生,教学时演示给学生看,课堂效果很好。教学前教师可自制电弧光灯:取5号电池的碳棒芯二根,一端磨尖,另一端连接到学生电源上,两根碳棒固定在光具座支架上,移动支架两极尖端接触时发出耀眼的弧光。


      ②自制三视图演示教具及模型。理解并绘制简单三视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自制模型能帮助学生理解和绘制三视图。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平面,构成三投影面体系OXYZ。三个投影面分别为:A、正立投影面V(简称正面);B、水平投影面H(简称水平面);C、侧立投影面W(简称侧面)。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并使物体上的主要表面处于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的位置。用正投影法分别向V、H、W面投影得到物体的三个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由于三个视图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绘图有难度,需要展开。正面V保持不动,水平面H绕OX轴向下旋转90°与正面V重合,侧面W绕OZ轴向右旋转90°与正面V重合,这样三个面就在同一个平面上了。


       ③自制重心高低对稳定性的影响教具。如在塑料瓶的外壁两边开了两条槽,在槽中穿过一根螺栓,为了增加重量螺栓上套有螺母,螺栓可在瓶壁上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重心的高低。利用长方形盒做成了试验平台,在盒的有铰接的一面装有量角器,当掀起盒盖时,能在不同的位置读出盒面倾斜的角度。学生在做试验时把塑料瓶中的螺栓放在高、中、低的位置,分别放在方盒做成的平台上试验,不但能得出重心高低对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可以量化,达到了很好的试验效果。再如利用两个矿泉水瓶,一个在里面装了水,另一个装入的是与水等质量金属螺钉,然后把两个等质量不同重心高度的矿泉水瓶放到一块三夹板上,当抬起三夹板的一边,使三夹板倾斜,看哪个瓶容易翻倒,同样达到检测重心的高低对稳定性的影响。


       以上这些自制教具虽然简单,但是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五是充分利用学生设计制作的技术作品。把学生设计制作好的技术作品拿来作为教具,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产生灵感,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而又成功的解决问题,亲历设计过程,体验创新设计带来的快乐,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例如:根据框架结构知识对衣架结构进行增强。 


       以上这些作品,都是学生自己利用废旧物品和便宜材料设计制作的,虽然科技含量不高,但体现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培养了学生设计制作、评价、应用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也丰富了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用具。本课题研究认为,把学生作品作为教具是当前解决通用技术教具不足的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四年来,课题组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技术作品两千多件,其中有一百多件作品收集保存下来,并且成为通用技术的教学资源。


      (7)综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极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教师、同伴、学习小组等都是学习所需的人力资源。在所有的人力资源中,教师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源。事实上,教师可以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各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教师将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开发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技术创新,当好向导者和评价者。学生应被看做是待点燃的火把,学生的地位应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学习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肯定教师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存在价值,但如何开发教师自身资源的优势,开发自身的潜能,那就是要对这种资源进行改造。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层次,一是加强课题研究,促进通用技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二是集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通用技术教师驾驭教材和课题研究的能力;三是突出实践操作培训,提高通用技术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四是加强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研讨,拓宽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思路;五是以教研组活动为平台,实施通用技术课程校本培训。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使教师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深入,实际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缩小,教师由“走近”向真正的“走进”通用技术课程转变。对创作造性的实践技术新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通用技术课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认真研究通用技术的功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实践和课程评价,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升课程的建造和管理水平,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要重视学校和校际技术教研组的作用,强调师生之间、同事之间、课题团体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在教师群体中逐步创立“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同一学科、同一学段甚至是交叉学科教师都可以形成“教学共同体”,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和专业成长。新课程的实施不可能靠个别学校、个别教师的“孤军奋战”。本课题组经常与湖南师大附中、浙江江山中学通用技术教研组联系,交流课改经验,虚心向他们学习,收获很大。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和体验丰富的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层次,从而使这种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各类师范院校应在相关专业中开设必修或选修通用技术课程,建立通用技术课程师资培养的常规渠道。也可以由工业设计、机电系专业毕业的学生再到师范学校学习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后来担任。学校在实施通用技术课程时,应根据高中新课程方案,除了重点培养专职教师,使他们能胜任通用技术教学外,还可以从有技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如数、理、化、生、劳技教师改行,还可以从对技术教育有兴趣、有研究的职业技术人员以及从社会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中聘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兼职教师,或请他们参与相关技术课程的培训或承担一定内容的技术教学任务,从而开发和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稳定合格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以保证这种优质的人力资源。如在讲授流程、时序、环节时,就可请修理自行车的师傅到课堂上演示自行车装圈上轴的过程。


      (七)研究的效果与反响


       1.积累了大量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其中编写典型教案72个(25万字),补充教学资料11万字,创编通用技术模块辅导资料(10万字),制作通用技术课件40 课时(约410M),创编学生练习28套( 约7万字),制作示范课视频2堂,教学案例6个(约150M),收集制作教学视频48个(约1100 M),补充教学图片300余幅,自制教具13件,还建成了学校通用技术教学网站。
       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我们这项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也是这项课题研究的归宿。调查显示,课题研究全面实施以来,学生间主动交流、讨论的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质疑与创新能力、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动手设计制作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正如高一(475)班黄鑫鑫同学在小结中表示的那样:“通过学习《技术与设计1》,使我了解了设计的基本知识,加深了对技术的理解;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了设计的交流与评价方法;体会了劳动的快乐,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审美情趣,学会了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四年来学生设计制作的技术作品有两千多件,在学校组织的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的技术作品有一百多件。2009年,我校学生参加首届全国高中生技术设计大赛,陈文希、龚天翼两名学生进入复赛,这在农村中学颇为不易;参加第十届湖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有2人获省二等奖,1人获市一等奖;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有5人获省三等奖,2人获市级奖。2010年,参加第十一届湖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电脑作品评选有1人获省一等奖。2011年,参加第十二届湖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有1人获省三等奖,参加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有13人获省级奖,2人获市级奖。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近四年的研究过程中,学校重视通用技术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三方面的研修与发展。通过学习课标,掌握教材,研究教法,使通用技术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通过完成设计,动手制作,体验过程使通用技术教师提高了教学实践及设计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通过师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论研修使通用技术教师更加热爱技术教育,更加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技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几年来,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都成为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全过程的有心人,他们重视试验的教学,重视学生动手实践的指导,重视学生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质量和教学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论文评选共有15篇获奖,其中省级奖5篇,市级奖4篇,县级奖6篇。例如,课题组组长李特祥老师撰写的论文《通用技术教具的开发与利用探索》一文获湖南省2010-2011学年度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充分调动学生  大胆尝试创新》一文获湖南省2008-2009学年度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湖南省教育科研网上发表,点击率近1万人次。课题组主研人员王平华老师撰写的《通用技术教学中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文获湖南省2010-2011学年度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常德市教科院把课题组组长李特祥老师吸收为常德市通用技术专家组成员,直接参与常德市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工作,还被桃源县教育局聘为通用技术学科联组专家成员。桃源县人事局组织的通用技术教师招聘考试,请课题组王平华老师当专家评委。


       4.促进了课程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为了使通用技术教学取得成效,学校要求各部门都要为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提供服务,并建立了多项管理制度。包括通用技术课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制度;建立了通用技术课教师参加科研工作承担课题的相关制度;建立了通用技术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定了通用技术课的评价管理办法;建立了通用技术教师教研制度和教师考核评价办法。按照课标的要求,学校规定通用技术课教师与其他教师享有同等的待遇,和其他教师一样,学校为每位通用技术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上述管理机制的逐步完善,促进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5.扩大了学校影响。课题主持人李特祥老师2009年5月在常德市高中通用技术研讨会上作《通用技术学科课题研究的思考》,2011年5月在常德市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研讨会上作《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典型发言,得到专家、同行的肯定。2011年10月,“桃源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学校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县教育局领导和课标组专家的好评。技术课标组组长刘一民在大会上指出:“桃源一中在通用技术课程方面开得早、开得足、开得好,无论从课程方案的制定,还是从标准研制到课程实施,都为全县树立了榜样,很值得学习。”与此同时,桃源一中的成功经验使县内乃至县外其他中学受到启发,兄弟学校慕名来我校听课达一百多人次,请我校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评课十多人次,有的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我校上通用技术课,真正实现了课程资源共享。在全省综合科目考察中,我校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能力、水平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我校2009年学业水平考试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被市教育局评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优秀单位,2011年再次被市教育局评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示范性高中系列)优秀单位。


      (八)研究的体会与思考


       1.研究的体会。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让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国通用技术课程设置的共同趋向,系统地理解了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内涵,明确了开发和利用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方法和途径,知道了目前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通过课题的研究,学校各学科教师借鉴了通用技术课题的成功经验,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提高了学校领导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增强了通用技术教师在校内的地位,学校领导舍得为通用技术投资、花钱,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多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了,学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研究的思考。

 

      (1)受经济条件限制,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展有限,特别是技术设计室、技术实验室尚未完全到位,制图室、电工室、钳工室工具配备不齐,开发利用的途径有限。 

  

     (2)在全社会都在追求教育功利性的背景下,学校面临高考、会考的压力,主要课时会放在语数外等主干科目上,通用技术学科开设还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

 

      (3)过分强调动手操作实践,将可能弱化通用技术的课程价值。

 

       (4)教学资源的调查分析深度和广度不够,关于加强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议操作性不强。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编著,智能的结构[M]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 朱志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明教程[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顾建军,理解与实践通用技术新课程—与通用技术教师的对话[M]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5]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12
[6] 崔允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7] 种启泉,课程设计基础[M]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6
[8] 田武奎, 陈平,问题与问题解决技术[M]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12
[9]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
[10] 罗洁华,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功能及实用[J] 南京第十三中学,2008.11
[11]黄宜峰,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研究[M]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5
[12]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 教育研究,2001(9)
[13]范兆雄,课程资源系统分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4]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S]  20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