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语文 > 正文
楼前读秋
日期:2012-10-13 来源:余立和 关注:2150

  

      “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才上口咏诵,只感到一种微黄的秋的气息,丰盈中有种好苍凉的萧条。忽而心有所动,不忍再读下去,抬头望着日日相伴的远树近草——


        眼前的亭榭依然是红柱红瓦。亭顶画着白鹤,用笔很拙,似乎有种凌空的意图,只可惜线条硬了些。游廊中老人们谈笑,孩子们嬉耍,也有几份生机,但今日却感到那亭和那廊很是空敞,心里也宽阔了许多,但有些淡淡的思绪,说不清楚。


  亭廊四围的阳光好像比前些日要充裕了许多,白亮亮的光影儿晃在亭里,游在长廊中,已是下午,炽着眼睑,让人怕见到它的亮度。太亮堂了,太亮堂了。好像夏季时的亭子长廊要荫庇得多。丛竹掩映,柔蔓的枝条披在它古色的瓦楞上,只筛下几点光斑,还珊珊移动,如小夜曲般舒缓。亭子里时而一阵野草的清气飘过,时而一阵月季的淡香吹过,最喜爱的是一阵夏雨洗礼后的土腥味儿,让你总是想像着乡间的气息:荷的飘香,牛的哞声,赤足在田垄上……在泥石构筑的城市,这是难得的憩息之处。


  现在却不能感到亭廊的荫幽。也许,秋天的光线更斜歪,阳光并没有浪漫地穿过修长的竹叶,亭前一切都直接沐浴在阳光里,该开花的,该结果的,无所羞涩,也无所矜持,因此感到亭廊如此爽朗而开阔。秋日亭廊也就更觉朴素了,朴素中觉出一份趣味,也许那太玄深,需得陶公“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方能醒悟到的……


  秋的亭廊的开阔可以让人纵横思绪,同时也会让人潜滋暗长些“明日黄花蝶也愁”的隐忧——


  亭廊前的桑树在白露日依然是绿意深深,深得让人感到一种墨意,很凝重,也许在冬来之前,表达着对美好的过去最后的留恋吧。


       樟树叶儿显得更细小,油亮的叶面变得干燥了。人们常常赞叹它们的静美,大约是秋叶完成绿的使命之后,只带着一颗赤诚,期盼在秋的萧瑟中作最后一次美丽地飘舞吧,不禁想到昙花一现的凄美,想到川端康成凌晨四点亲近海棠花的哀伤之美,忆得《花未眠》中一句:


     “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道:‘要活下去!’”


  活下去,活下去,在干枯飞舞的生命面前,我们能不激发对秋叶的崇敬吗?


        亭廊前的草木都是那么苍苍郁郁,深沉得让你不能不生出许多的感叹,甚至不由自主地仰望天空。天空明净而澄澈,显得尤其的高远空阔,隐隐地你似乎能感到大翼的扇动,看到或是“人”或是“一”字的队列庄严地横于天宇,在秋的丰盈与衰败的矛盾中,也许这就是天书中深邃的扉页吧。鸟竟也对“人”有着如此的崇拜,对“一”有着如此的追求,在云路迢迢的艰难中摆出如此的姿态,延续着种族不灭的神话,我似乎看到大漠中持节的汉使,我似乎听到了高台上摧人心肠的《广陵散》……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是我曾经飞翔。”这是泰戈尔很坦然的领悟。但现在只是白露时节,南归的大雁不见踪影,天空中只画下它们曾经搏击云天的弧线……


      “马上就可以看到了,”我在楼前喃喃地说,捡一片花盆中凋叶夹入书卷——
                      

                                                                子香轩  


                9月18日下午5:20完稿